时间:11月29日上午9:00-11:00
地点:博东110
主讲人:刘卫东
内容:当代文学中的“父与子”
“父与子”(家中代际的隐喻说法,“父”还指代母亲、祖父母)存在血缘亲近和下一辈成长叛逆的悖论关系,是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描写对象。当代小说中的“父与子”关系经历了三个时期。
一是现代文学时期,作品中的“父与子”是对立关系。原因是,他们分别代表着古代(礼教为中心的守旧)和现代(启蒙为中心的个性解放)意识。巴金《家》中的高老太爷和高觉慧的关系就是典型。
二是解放区和1950-1970年代,“父与子”关系分成了三类。一类仍然是父子对立,如《创业史》中的梁三老汉和梁生宝;二类是父子相继,如《红灯记》中的李奶奶、李玉和和李铁梅。三类是“代父”的出现,即“父与子”之外有了强大的外部力量(党的组织和领导),如《红旗谱》中的贾湘农。
三是新时期以来,“父与子”呈现出“子”的思想迷惘和对“父”的寻找和认同,原因是“寻根”意识的展开。莫言《红高粱》、张承志《北方的河》、陈忠实《白鹿原》、迟子建《额尔古纳河右岸》中的“父与子”关系代表了上述倾向。
小结:当代小说中的“父与子”从家庭关系的视角应对了时代的潮流,并从中展现了作家各自的思考。